教授原来是诗人

他自道,把教学和科研放在第一位

出版各类著作40余部,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各类作品300余万字,《人民文学》优秀散文奖、中国报纸副刊金奖和湖南省青年文学奖的获得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委……如此举足轻重的名人,正是这位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走在路上并不抓人眼球的聂茂教授。

这位全能型“学术大牛”,高质多产,他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等多个文学领域已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当时还是复旦大学学生的他,用一篇厚重的散文《九重水稻》在《人民文学》1991年2期头题推出,立即引起文坛关注,很快选作1991年7期《散文选刊》头条和《1991年散文年鉴》头题,不久又获得《人民文学》创刊45周年散文大奖——此奖全国共评出十名,前两名分别是冰心老人和著名军旅作家周涛,第三名就是聂茂。在人民大会堂,刘白羽先生亲自颁奖。后来他又陆续发表《保卫水稻》《崇拜水稻》和《农事》等力作。评论家朱日复在《文艺报》称“聂茂的散文创造了水稻的新意境,拓展了散文的新空间。”《小说月报》《长江文艺》都曾刊载过他不同的短中篇小说。2008年,全国第一部反映留守儿童的报告文学《伤村——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忧思录》一出版,就立即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除此之外,他尚有散文集,长篇小说等都受到了学界不同程度的关注。聂茂教授正像一个“万花筒”:记者、散文家、小说作家,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一位小有盛名的诗人。

其实,聂茂教授的文学梦最早就是从诗歌开始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聂茂教授的诗集《玻璃房子》《因为爱你而光荣》就先后出版。他的诗歌在《人民文学》发过诗歌头条(大型组诗《九歌》发表在1991年3期《人民文学》;长诗《英雄挽歌》发表在1998年11期《人民文学》的诗歌头条),《人民日报》更是大版大版地推出过他的诗歌,《诗刊》《诗歌报》和《星星》等名刊也都发表了不少聂茂教授的诗作。据他回忆,在湘潭大学读研究生期间,学校还特地做了两次专场的聂茂诗歌朗诵会,甚至当时还有青年抄写他的诗歌谈情说爱。这些都是何等的光荣与幸福的事情。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老诗人彭燕郊则把聂茂比喻成“文艺蓝天下的苍劲雄鹰”,并在1997年9期《诗刊》上发表长篇评论文章,认为其诗歌创作特点是“真挚吟唱”,其艺术张力来自内心的“宁静明朗”。

在这之后,诗人聂茂走上了大学的讲坛。他明确地知道自己作为老师的指责,那便是手执教鞭,教书育人。他也知道作为一名教授,就要精钻科研,为文新院的学术腾飞添砖加瓦。他说,如果将热爱写诗的“我”比成“小我”,那么教学和教研则是“大我”。对“大我”的十二万分的追求势必会压抑“小我”,但教学和教研则是他作为教授、学者的良心所在。他始终把教学和科研放在第一位,也确实身体力行。家住在铁道学院,距离上课教室有20多分钟的车程,但聂茂教授从未迟到,反而经常比学生先到一步。他说,这是出于对学生和教学的敬意。这位早已闻名湖南和全中国的学者,却从他身上看不到一丝官派气息和不可一世的傲气,反而多了一种时刻检视自我的谦虚,和平易近人的亲切。

不仅如此,他的课堂教学方法同他的科研成果一样,精彩独到,新颖多元。他开展多种教学模式,诸如实践课、朗诵会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经典作品的领悟力。正如他认为,大学教育要教给学生两样东西,“常识”和“见识”。“常识”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记忆,而老师的作用则是在“常识”的基础之上扩展学生的“见识”,拓展他们的视域。聂茂教授在教学上一直以此为目标。而这种原创的教学方法配合上他原创的学术成果,在他为澳门永利集团官方入口培养优秀人才的过程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可喜效果。

“真挚的吟唱”从未止步

八十年代的聂茂以诗歌“起家”,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并未因此失去诗人特有的敏锐和浪漫。换句话说,“小我”并不会就此沉寂,反而时时刻刻从八十年代起就密切地关注时代的发展变动,感受着改革开放跳动的脉搏。终于,在三十年的打磨和沉吟之后,他讴出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其中,部分作品如《致敬毛岸英》等于八九十年代,在湖南日报等媒体早已发表。

如今,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以英雄群像的形式荟萃在一起,诗集的纸质版将由澳门永利集团官方入口出版社出版。同时,在《致敬文学湘军》系列作品之后,潇湘诗会文学艺术发展中心将再为诗人聂茂的诗歌精品做出大力推广。在2月26日晚,长沙市潇湘诗会文学艺术发展中心在醒来有声阅读书房组织召开潇湘诗会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系列的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潇湘诗会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系列的主创团队在会上邀请了作者聂茂和荣斌等七名湖南知名语言艺术家,并由语言艺术家们现场试读。据报道,现场激扬澎湃,声入人心,荡气回肠。潇湘诗会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系列的试播样片,也将于近期在各大媒体网络平台发布。近期,部分诗作已由相应公众号和各大网站推广。3月5日,星辰头条已刊出《致敬,伟大的雷锋!》,诗歌内容附有名家的朗诵音频,内容感至人心,朗诵点击量蔚为可观。

无疑这样的文学精品,正是融媒体时代所需要的人民大众的“精神养料”。推动中国文化自信力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心系时代的诗人聂茂时刻提醒自己要背负的“文化的责任”。正如诗坛前辈谢璞老先生评论他是“敢于为文学献身的时代歌手”。同时,《共和国英雄》也是诗人聂茂诗歌写作能力的多维度展示,他既可以在带有个体性抒情的世界里浅吟低唱,也可以将这种“真挚的吟唱”真诚地献给英雄先烈,而这种效果必然是振聋发聩的,是沧桑厚重的。

中国的苦难,社会的苦难全部都将浓缩在《共和国英雄》的诗篇当中,诗人聂茂期望的是将这种苦难感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便不会与过去割裂。对国家的关切,以及强烈的忧患意识都能在《共和国英雄》中找到映射。“全诗运用极其丰富的现代诗歌表现形式,突出共和国英雄为中国革命、中国建设和中国人民所建立的不朽的历史功勋。整部长诗结构严谨,内容宏大,气势磅礴,具有史诗性、抒情性、写实性和先锋性的特点,是中国共产党近100年心路历程的折射,是新中国成立70年所走过的曲折之路的缩影,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时代镜像。”(来源红网)

“心有灵犀一点通”。在诗人的感召下,大众读者也必将在一场视听盛宴中回望英雄之路,亲近英雄人物。这是诗人聂茂沉吟三十年的沥血之作,字字锥心。正值新中国成立的七十周年,相信这一份诗意的礼赞会收获其应有的敬意和推崇,发挥文字巨大的力量。

4F510

2019-03-15 14:24

编辑:王颖娇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